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第六届新型电池正负极材料技术国际论坛

浏览: 发表时间:2022-07-27 10:29:34



第六届新型电池正负极材料技术国际论坛

7月11日-13日第六届新型电池正负极材料技术国际论坛在苏州召开


沈阳伊斯特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被推荐为优秀企业参加会议。


来自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和企业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围绕“先进动力与储能电池及其正负极材料的创新与应用发展”“电池及其相关材料表征技术等的创新发展与应用”等议题进行交流与分享。


会上,各位老师、工程师们从各自研究角度主要介绍了钠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电解液、导电剂、助剂等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钠离子电池方面

目前中国锂资源80%依靠进口,有卡脖子风险,钠基电池体系因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势,成为非常重要的技术储备方向。


成本方面,会议报告反馈,产业化后,LFP电芯比能量180wh/kg,单位能量密度约为0.80元/wh,NFP电芯比能量120wh/kg,单位能量密度约为0.50元/wh。但当前由于产业链不成熟、制造成本高等因素,钠离子电池实际生产成本还未发挥优势。若钠离子电池产业化顺利推进,在达到Gwh级别时,有望在储能、电动两轮车、A00级别汽车等领域实现对磷酸铁锂电池的替代。


目前钠离子电池的技术路线较多,主要集中在正极材料的研究,目前尚无主流技术路线展现。全球共有十几家公司正在进行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开发,从电池性能指标到产业化进展,我国钠离子研发均处于领先地位。


钠离子的发展可能会成为稳定锂资源价格的“跷跷板”,可能将锂资源价格回落到正常区间。

硅基负极

硅是最具吸引力的负极材料之一,是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有效手段。


石墨负极在未来1~2年产能仍处于紧张状态,紧张程度将随着产能释放逐渐缓解,但受制于电费和原料,预计负极价格短期内无回落趋势;


未来10年,都将是硅基负极的高速增长期;


硅基负极材料的开发,要兼顾高温产气与循环,应用端的电解液、粘结剂、导电剂等材料在应用端的匹配重要度高于材料本身。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目前面临两大焦虑,充电焦虑、里程焦虑。


①充电焦虑

“充电难”之于新能源汽车可谓“老生常谈”。从买车后的“安桩难”,到上路后的“找桩难”,对新能源汽车车主来说大多是绕不过的坎儿。这也给火热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带来一抹阴影,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信心。要化解新能源汽车“充电焦虑”一方面,需加快增加充电桩建设,提高充电桩的“充电速度”,让每一个充电桩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另一方面,要不断研发高寿命电芯,提高循环的材料。


②里程焦虑

“里程焦虑”可以说是困扰新能源车主的最大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冬季续航里程缩水,或是在需要出远门的情况下,车主们的“里程焦虑”则会更加严重。节假日高速服务区充电排队、凌晨四点起床抢充电桩等讨论也时常出现在舆论场。想化解里程焦虑一方面同样是解决快充问题。另一方面要研发高比能电芯,高比能量化是永恒的课题,各企业和研发机构都在不遗余力的进行技术研究,包括正、负极电极材料的大容量化,正极材料及电解液溶液的高电压化等。


锂电池未来的发展是围绕着高比能、高寿命展开,在高镍以及硅基负极的电池体系里,随着主材的不断开发升级,辅材也随之不断革新---单壁碳纳米管在正极中可提高倍率性能,降低阻抗;在负极中,有效提升硅负极的循环寿命。



阳伊斯特



沈阳伊斯特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在锂电领域深耕10年。其下属工厂沈阳汇晶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从2018年开始一直专注于单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生产和销售,目前主要客户遍布锂电行业,产能也在不断地提升,预计到2023年计划产能达20000吨。我们一直致力于为锂电池企业提供优质的原材料和技术支持,以及差异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欢迎大家随时与我们交流!



第六届新型电池正负极材料技术国际论坛
7月11日-13日第六届新型电池正负极材料技术国际论坛在苏州召开第六届新型电池正负极材料技术国际论坛7月11日-13日第六届新型电池正负极材料技术国际论坛在苏州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0
文章推荐

© 2021 Copyright 沈阳伊斯特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于精细材料化学品的开发及销售, 欢迎来电咨询!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5004921号-2  技术支持:凯鸿科技

客服中心
热线电话
024-31029932
上班时间
上班时间9:00-5:30
E-mail地址
marketing@eschemy.com
二维码
服务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